上海人,还记得那年夏天家家户户“乘风凉”的日子吗?| 新民老照片 焦点快播

发布时间:2023-06-16 11:23:53 来源: 新民晚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图说:1994年,上海25路怀德路站,乘客无奈地躲在电线杆下避暑。 来源:种楠 摄

两张照片,把我们的思绪拉回了那个物质条件并不充裕的年代。阳光毒辣,上海杨浦一个公交站台,大家不得不躲在电线杆的阴影下等车,上去以后,又不由自主地站在晒不着太阳的一边。是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夏天,上海人头等大事莫过于消暑解热,寻个阴凉。

来源:种楠 摄

那时空调远未普及,家里光靠吊扇又有些力不从心。每当酷暑难耐之夜,街坊四邻不约而同走出屋外,“乘风凉”成了居民苦中作乐的最佳方式。带上躺椅、竹榻,或者干脆板凳上搁块门板,弄堂里的“自来风”和高楼下的“穿堂风”,尽情吹散一天的疲累,和邻居谈笑间也忘了恼人的炎热。新民晚报曾有这样的记录:在南京路、延安路两旁的人行道上,纳凉的人从西藏路一直排到外滩。人民广场成了“消暑胜地”,集中了数以万计的人。

图说:2008年,仙霞路上出现了申城第一座空调候车厅。 来源:杨建正 摄

图说:1984年,生产“瑞雪”牌吊扇的上海华岭机械厂内,工人正在忙碌。 来源:周铭鲁 摄

如今,家用电器先进了,公共设施完善了,市民晚饭后,或在江边散步消暑,或相聚社区广场聊天叙旧,好不惬意。而昔日露宿户外“乘风凉”的景象与故事,你还能记起多少?(新民晚报记者 董怡虹 刘慧琴)

标签:

Copyright   2015-2022 南极创新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