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赋能美好生活 观速讯

发布时间:2023-05-16 09:22:30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1月17日,观众在上海博物馆“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沉浸式光影体验空间观赏、拍照。

王 初摄(人民图片)

故宫博物院“何以中国”展览人气火爆,引发热议;甘肃省博物馆铜奔马毛绒玩具网上走红,一马难求……近几年,博物馆的社会关注度、话题度不断升高,频频“出圈”,这是公众对博物馆价值的肯定,同时也意味着博物馆有了更多责任。


(相关资料图)

202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围绕这一主题,全国各地博物馆将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何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为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这是值得文博界深入思考的问题。

推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近两年,高质量发展成为各行业的目标。在“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指引下,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成为行业主旋律,为加快建设文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科学研究是博物馆业务工作的支撑。大型博物馆积极创建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重点实验室,申报科技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与高校合作设立博士后流动站联合攻关核心技术。这些科研成果为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提供技术支持,为举办原创展览提供内容支撑,为策划教育活动提供素材资源。有些博物馆科研项目获得重要荣誉,如故宫博物院参与的“中国城镇建筑遗产多尺度保护理论、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些重要科研成果将在行业推广,服务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开放共享、协同发展是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全国博物馆总数超过6000家,层次分明、类型多样、特色与优势各异。各博物馆“抱团取暖”,通过“博物馆联盟”“总分馆制”“大馆带小馆”等方式合作共赢、协调发展。博物馆联合办展成为常态,如四川博物院2022年压轴大展“高山仰止 回望东坡:苏轼主题文物特展”,集合了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上海博物馆、四川博物院等39家文博单位珍藏的苏轼主题相关文物,其中不乏一级文物和极其珍贵的苏轼真迹。博物馆还广泛开展跨界合作,联合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广大公众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与教育部门合作,推出特色课程,开展研学活动;与科技“联姻”,将高新科技手段运用到展览展示、活动举办、文物保护、文创开发中;与旅游融合,打造富有文化韵味的旅游目的地。

博物馆作为大型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在运行过程中能耗较大,推进节能减排、追求绿色低碳发展是大势所趋。江苏苏州博物馆作为全国博物馆节能减排试点单位,旨在打造博物馆领域节能减排的标杆和样板,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英国利物浦国家博物馆、巴西明日博物馆等都在建筑的绿色环保方面做出积极探索,国际先进经验也值得我们借鉴。

为美好生活增色添彩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总量超过5000万人次,成为文化休闲、旅游打卡的热门目的地。博物馆既是收藏历史记忆的文化空间,也是享受美好生活的重要平台。博物馆应始终以人为本,用优质的文化产品服务广大公众。

博物馆用优质展览和丰富活动为美好生活增色添彩。上海博物馆今年举办的“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让观众不出国门就可以欣赏世界一流艺术作品,掀起观展热潮,98天的展期内吸引观众42万人次,创下全国博物馆单个收费展览观众数量之最。5月7日推出的“今夜无眠——上博十二时辰艺术嘉年华”活动,通过人物扮演、影像导赏、音乐表演、艺术市集、网络直播等,让观众全方位感受艺术之美,为展览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陕西西安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的“博悟·关爱”系列公益活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面向偏远地区学生的互联网课堂,让不同群体享受到文化的普惠。

博物馆夜间开放点亮夜生活,让更多人下班后有机会走进博物馆。江苏南京的“文博之夏”、湖北武汉的横渡长江博物馆夜间开放、浙江自然博物院的“24小时博物馆”等,让博物馆成为夜生活的新地标。博物馆夜间开放不能盲目跟风,要在确保文物安全和考虑场馆运行压力的前提下满足观众的参观需求;不仅是延长开放时间,还要精心策划推出相应的特色活动,让观众真正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助力世界可持续发展

2015年9月,第70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包括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及169个相关具体目标,涉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三方面。可持续发展是全世界普遍关注的命题,它关系到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博物馆具有多重社会功能,能够为推进世界可持续发展贡献独特的力量。

博物馆通过生态环保等相关主题展览和教育活动,积极传播弘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助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广东深圳华强北博物馆的“塑说——人类共同的话题”环保主题展,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的“碳达峰 碳中和——浙江的行动与担当”展览,引导公众为早日实现“双碳”目标而努力。故宫博物院与万科公益基金会于2020年共同发起“故宫零废弃”项目,推进“绿色故宫”建设,在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播放纪录片介绍“福牛辞旧废弃物再生雕塑”“故宫零废弃文创”“故宫堆肥花坛”等行动,向国际观众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态环保理念结合所迸发的生命力。

博物馆为公众提供精神滋养,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自信,有助于缓解当代人的一些心理压力。浙江杭州良渚博物院2022年推出“一起:寻找文明之光”计划,推出“文明之光的折射”特殊儿童艺术展,提供无障碍参观服务,出版无障碍科普书籍,为特殊人群送去温暖。甘肃省博物馆推出“绿马羊毛毡戳戳乐”材料包,既解压消闲,还能帮助缓解焦虑。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是较早探索艺术与健康关系的机构之一,“幸福的艺术实践”计划旨在用艺术进行创伤治疗。博物馆不仅是文化和知识殿堂,更是“心灵发电机”,让公众在这里感受到安宁、喜悦与美好。

推动性别平等、促进可持续农业、呼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和海洋资源……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道路上,博物馆不断前行,任重道远。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

标签:

Copyright   2015-2022 南极创新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